北京时间2023年3月22日讯
在接受《工人日报》专访时,著名足球评论员、原国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、副董事长张路针对当前国内的青训给出了他的看法。
为什么近年来中国足球水平会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?
从各级国家队和各级职业联赛近年来的表现来看,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与以往以及和周边国家比,不仅没有得到提高,反而有所下降。最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踢球的人,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本症结。
上世纪90年代,全国20个足球重点城市常年踢球的小学生只有一万余人,而到了2000年至2004年,这一数字可能降到5000人左右。而日本这一数字不低于60万人。正是由于这个阶段常年踢球的孩子少,注册球员的数量也少,难以选拔大量具备天赋的优秀球员,反映在竞技体育上的成绩就是近年来一路走低。
为什么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长期偏少,是因为小孩子们都不爱踢球吗?
实际上很多孩子都爱踢球,但为什么踢球的小孩这么少,主要还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方向错了。我曾经调研过,一些小学校队的训练时长甚至比专业运动员还长。这样一来,不少孩子过早失去了对足球的兴趣。更严重的后果是,他们长期在学校的球场训练,也间接剥夺了其他可能对足球感兴趣的孩子练习的机会。加之长时间的苦练也使得孩子很难兼顾文化课。如此一来,越来越多的家长就会反对孩子在学校踢球。我的观察是,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不踢球的话,中学以后踢球的概率也很低,所以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尽可能让多数孩子接触足球。
应该如何调动更多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?
简单来说就是去除功利思想。绝大部分孩子成为不了足球人才,要给那些最终没有走入职业足球道路的孩子一个踢球的理由。需要什么理由呢?足球运动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手段之一,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,才是发展校园足球的主要目的。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,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足球运动,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健康、快乐和成就感。
您认为应该如何抓好校园足球和青训?
重点是要去除早期专项化,过早地把孩子“练废”的恶果,把踢球和文化课学习两者兼容起来。我建议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周练两次,每次不超过一个半小时,每周进行一场比赛,不进行排名。这样的安排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,也去除了功利性。
我认为,校园足球和青训是两码事。在我看来,青训属于提高阶段,不是主要的,搞好校园足球是基础,对当下的中国足球来说更重要。至于青训如何搞好,足球发展得好的国家有现成经验,完全可以借鉴,关键在于落实到位,久久为功。
在发展社会足球或者说是草根足球方面,应该如何着力?
我认为,国内基层足协在这方面长期处于缺位状态,绝大多数地方的等级联赛至今没有搞起来。这一点有做得好的地方,但极少,我知道的例子是陕西省志丹县在业余联赛方面的建设卓有成效。
县级和地级市足球赛事的重要性在于,组织联赛方便,接近普通大众。全国近3000个县级行政单位,如果有十分之一的地区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业余联赛体系,我想中国足球将是另一番局面。
中国足球应该如何积极自救?
最重要的就是扭转对足球的认知,以利益驱动转变为兴趣驱动,改变这么多年以来急于出成绩的错误导向。在抓好后备人才的过程中,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,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后备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路径通道。其次,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、市场和社会的力量,建立“三位一体”的社会足球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。